綠色+智能 玉龍礦業全尾砂膏體泵送充填項目取得新突破
發布日期:2025.03.12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綠色、高效已成為礦山行業發展的主旋律。在行業轉型發展的浪潮中,玉龍礦業與充填工程實驗室聯合研發的全尾砂膏體泵送充填項目承載著先進技術與創新理念應運而生,為礦山行業的綠色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山金樣板”。
玉龍礦業尾砂粒級較細,分級尾砂產率較低,充填量不足,改用全尾砂結構流充填,充填量仍無法滿足生產需求;全尾砂結構流充填存在整體強度偏低、泌水 嚴重等問題。為解決這些難題,充填工程實驗室與玉龍礦業聯合成立全尾砂膏體泵送充填項目研發團隊。
“自研發團隊成立以來,我們在技術攻堅上集智匯力、創新創效,累計形成16項發明專利技術,為項目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與工程保障。”項目總負責人寇云鵬說道。 在項目籌備階段,項目研發團隊深入礦山實地調研,全面梳理、排查風水管網布置及各類氣動閥門、儀器儀表安裝位置,并繪制工藝流程圖 ;在項目建設調試期,從深錐濃密機系統優化到充填電力自動化校核,他們步步為營、精益求精,成功將膏體料漿泌水率降至2%、塌落度 穩定在200mm,充填體抗壓強度高于5MPa,為礦山項目的高效實施筑牢根基。
秉持著自始至終的“全生命周期服務”理念,從前期基礎實驗到施工圖設計,從招投標技術參數核定到聯動試車方案編制,項目研發團隊將“釘釘子”精神貫穿始終。尤其在試車階段,他們全程駐守現場,實時監測膏體料漿狀態,確保深錐濃密機底流濃度、溢流水含固量等關鍵指標精準達標。最終,全流程試車“一次性成功”,彰顯了“山金速度”背后的硬核科技實力。
“我們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與物聯網技術,首創‘三維可視化一鍵充填智能管控平臺’,自主開發了深錐智能防壓耙、膠凝材料破拱穩流給料、風水聯動洗管技術,并研制強制迂回混合攪拌設備,引進國外進口充填輸送設備。”充填工程實驗室主任工程師盛宇航介紹。這些技術攻克了深錐濃密機連續穩定放砂難題和泵送充填堵管頑疾,構建了全尾砂膏體充填的智能化體系,實現了從膏體料漿制備到井下輸送的全流程可視化。 在研發團隊夜以繼日地攻關下,玉龍礦業全尾砂膏體泵送充填項目的自主創新與應用取得實質突破,僅用180天就實現了從設計到投產的全鏈條建設,極大縮短了項目建設周期,較同類項目時間縮短40%,跑出了項目建設“加速度”。
面對春節期間停產停工、冬季零下30℃施工困難等挑戰,項目研發團隊不等不靠,加快推進項目進程。“我們采用‘分專業平行作業’模式,將施工拆解為6大模塊、11分項,實現土建、鋼結構、設備安裝、管路架設、自動化調試等無縫銜接。”玉龍礦業充填負責人徐國良介紹。通過“日協調、周調度、影像實時上傳”的精細化管理,項目研發團隊將施工瓶頸逐一擊破。深錐濃密機改造、充填工業泵安裝、膏體充填系統整體試車等關鍵工程節點均一次通過,成為集團內首個“膏體充填工業化示范基地”。
項目的成功實施,為礦山帶來了“經濟+生態”雙重紅利,有效解決了礦山充填料不足、傳統充填工藝效率低下、質量不穩定等問題,實現了充填過程的無人化操作,充填成本下降4.51元/m³,生產效率提升5.89%,礦石貧化率由15%降低至10%;尾礦庫服務年限延長,溢流水回用補充選廠冬季用水,尾砂利用率提升15%,年減排尾砂超5萬噸。同時,井下充填體自立性增強,采礦作業環境改善,采充循環周期進一步縮短,為礦山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